EN

综合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综合新闻

AI制药开启药物研发新纪元——2025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药学分论坛成功举办

4月19日下午,2025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药学分论坛在京召开,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赋能药学发展”为主题,汇聚了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药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分别针对人工智能赋能药物研发技术变革、人工智能重构药物研发新范式、人工智能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三个议题开展研讨。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邓海华、党委副书记张勤出席会议。

1-web.png

论坛现场

2-web.png

(从左至右)邓海华书记、张勤副书记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王锐教授作《构筑数智时代生物医药创新基地》的开篇报告。他介绍自院校核心基地建设以来,协和药学在全链条研发体系建设、深化开放协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科普传播、构建全球学科话语权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药物研发的格局,AI+生物医药正在引领医药产业的革新与未来。

3-web.png

王锐院士作报告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崔一民教授、华润医药首席科学家陈波博士、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研究院张旭松博士分别作《AI在药物临床试验与监管领域的创新应用》《AI驱动药物研发革命:从分子设计到临床实验》《智药新生态:AI赋能医药研发的创新与升级——正大天晴AI+数字化药物研发体系的实践与展望》主题报告。专家们系统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全链条应用,分析了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机遇和挑战,分享了在人工智能赋能新药研发的破局思考。

4-web.png

(从左至右)崔一民教授、陈波博士、张旭松博士

  与会专家就未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意见建议。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果德安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加速了药物研发的进程,从靶点发现到分子设计以及化合物筛选,未来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高质量的大数据模型,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第三军医大学邹全明教授认为,在疫苗和药物靶点发现、疫苗“智造”、疫苗效力评价等方面,AI构建了“实验室到临床”的桥梁。建议建立国家级生物医学数据库,设立第三方AI模型验证平台。杭州师范大学谢恬教授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总是停留在科研阶段,重要的是转化落地,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5-web.png

(从左至右)果德安教授、邹全明教授、谢恬教授

论坛最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张卫东研究员总结。他表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鼓励跨学科合作和数据共享,加强AI制药人才的培养等,助力AI制药开启药物研发的新纪元。

6-web.png

张卫东研究员作总结

本次论坛由暨南大学叶文才教授、中国药科大学郝海平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庾石山研究员主持。

7-web.png

(从左至右):叶文才教授、郝海平教授、庾石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