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科研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科研动态

刘玉玲团队基于递送技术平台成功构建透明质酸-丝素蛋白复合水凝胶用于皮肤抗衰与再生修复

近日,药物所刘玉玲教授团队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陈犹白教授团队,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在线发表题为“A High Clinically Translatable Strategy to Anti-Aging Using Hyaluronic Acid and Silk Fibroin Co-Crosslinked Hydrogels as Dermal Regenerative Fillers”的研究论文,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透明质酸(HA)与丝素蛋白(SF)共交联水凝胶(HA-SF凝胶),实现皮肤“填充-修复-抗衰”三位一体,为皮肤抗衰与再生提供了一种前瞻性策略。

皮肤衰老是人体老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如何实现安全、有效的抗衰与再生修复一直是再生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理想的皮肤填充剂应兼具即时填充、长效支撑及促进胶原再生等多重功效,这需要先进的递送技术予以支持。传统HA水凝胶因其良好的凝胶特性与快速填充效果在国内外备受关注,但存在支撑时间短、细胞黏附性弱、无法刺激胶原再生等局限。SF作为天然蛋白,具有卓越的细胞黏附和胶原刺激能力,但其独立成胶能力不足、机械性能无法满足填充凝胶需求,限制了其发展应用。将HA与SF的优异生物活性相结合,有望实现这一领域的突破,但两者能否有机交联形成稳定的复合凝胶,并实现“填充-修复-抗衰”于一体的优异功效仍存在诸多制约。

刘玉玲教授团队基于药物递送系统技术平台,通过特异性调控SF的β-折叠结构,使其与HA低温交联,成功构建了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的HA-SF复合凝胶。与HA单一体系凝胶相比,HA-SF复合凝胶弹性模量显著提升、填充时效显著延长,通过激活皮肤成纤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重塑信号通路,显著增强成纤维细胞黏附和III型胶原分泌功能,特异性促进III型胶原(“黄金胶原”)再生,实现“填充-修复-抗衰”三位一体。该研究突破了单一材料在皮肤再生修复中的技术瓶颈,不仅为皮肤抗衰提供了一种前瞻性策略,所构建的技术平台可拓展至创伤修复、炎症治疗等领域,也为药物递送与组织工程提供高性能生物材料支持。

药物所刘玉玲教授、叶军研究员、王洪亮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陈犹白副主任医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药物所程佳玲博士与陈智洋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043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26)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L212059)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sb.2025.04.020

1-we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