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获奖情况: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申竹芳 陈若芸 刘玉玲 刘 泉 夏学军 谢明智)
2009年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申竹芳 陈若芸 刘玉玲 刘 泉 夏学军 谢明智 王洪庆 汪仁芸)
简 介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靶点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拜耳制药公司首次推出针对该靶点的药物拜唐苹(Acarbose)。药理学前辈谢明智教授认为,某些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中药有可能通过该靶点发挥作用。经查阅分析后发现北京医院的蒋国彦教授在早年研究中曾发现某些单味中药水煎剂对糖尿病患者的馒头实验有效而对葡萄糖耐量无效,但由于当时对糖尿病药物作用机制认识的局限性而未深入研究。后来我们结合卫生部下达的研究苦瓜治疗糖尿病的重要任务所积累的工作经验,着手以α-葡萄糖苷酶为靶点,对中草药治疗糖尿病作用及机理进行研究。
首先依据α-葡萄糖苷酶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发挥的作用及作用原理,从大鼠空肠肠粘膜分离提取α-葡萄糖苷酶,在国内率先建立了特异、简单、灵敏、无假阳性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离体筛选体系。离体研究先后发现,与桑相关的中药如桑枝、桑叶、桑椹、蚕蛹、蚕沙、僵蚕等,以及产于海南岛的白树枝叶等植物具有明显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主要环节是抑制肠道双糖水解为单糖,可避免拜唐苹胃肠胀气的副作用;体内研究确证了资源丰富的蚕沙、桑枝、白树枝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用于糖耐量异常及2型糖尿病的防治。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总结分析,诠释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缫丝汤,主治消渴,大验”(虫部第三十九卷)的蚕蛹、蚕沙治消渴的机理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通过活性部位及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结构确证及活性跟踪,发现蚕沙、桑枝、白树枝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物质基础与氨基糖类化合物有关。相关研究结果已获7项国内及国际专利授权;发表了14篇中英文研究论文。利用医科院药物所的多学科研究优势,将相关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了成功的转化,目前已获2个中药新药(粗制剂)证书,1个中药有效部位已完成临床研究并申报生产。该研究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创新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将在推动相关农林产业一体化、防治2型糖尿病方面取得明显的社会及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