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该成果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药公司、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和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于德泉、朱秀媛、柳雪枚、李世芬、姚乾元、严崇萍、刘厚起、高益民、王文杰、程桂芳、沈祥龙、肖宣、郭经、庾石山、章菽为主要完成人。
麝香属动物源性珍稀中药材,具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目前正在生产的 433 种中成药中麝香为关键原料,尤其在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等瑰宝级中成药中麝香是君药。因长期猎麝取香,麝资源严重破坏,致使麝香药源紧缺,市场上伪劣掺假品蔓延,严重影响中成药质量。对此国家领导人极为重视,曾指示一定要解决麝香代用品问题。1975年卫生部、中国药材公司组建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牵头、山东济南中药厂和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参加的攻关小组,在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的资助下,项目组以仿生学观点为指导,经过近40年合作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成功研制了人工麝香并实现了产业化。
该科技成果首次系统地阐明了天然麝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发现了天然麝香中关键药效物质—抗炎多肽蛋白质类成分,确定了天然麝香中各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及比例,为人工麝香的研制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并且成功设计了能反映麝香功能与主治的神经内分泌、心脑血管、抗炎免疫、药酶诱导等16种药理学动物模型,首次用现代药理学方法诠释了天然麝香的功效,阐明了麝香作用的科学内涵,为人工麝香的药效学评价奠定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同时发现并研制出天然麝香中关键药效物质的替代品-芳活素,合成了重要原料麝香酮、海可素Ⅰ和Ⅱ,并按要求完成了各项试验,获得了4项国家新药证书,解决了天然麝香代用品主要组方药物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关键问题;随后创新性提出化学成分类同性、生物活性一致性、理化性质近似性、低毒性人工麝香组方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独特的人工麝香配制处方,成功研制出人工麝香,并经临床证实了人工麝香的可替代性,于1994年获得中药一类新药证书;最终确定了人工麝香生产工艺条件和关键技术参数,创新建立了人工麝香产业化核心技术及生产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制订了首个人工麝香国家标准,成功实现人工麝香规模化生产。
本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国家保密品种, 自1994年推广以来,在全国31个省市760家企业应用,销售的433种中成药中,有431种完全用人工麝香替代了天然麝香,替代率达99%以上。上市以来提供人工麝香90吨,据估算近三年所生产的含人工麝香的中成药和民族药每年惠及病患者超过1亿人次,满足了人民的用药需求,保证了品种传承,提高国家对人民健康水平的保障能力;相当于少猎杀900万头雄麝,为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亦于2003年主动将麝的保护等级由二级升为一级,受到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赞许,提高了我国在国际动物保护方面的话语权和形象。至今累计销售额49亿多元,利税13亿多元;近三年销售额17.5亿元,利润2.6亿元,每年带动相关企业超过300亿工业附加值。
此项研究成果是我国中药新药和珍稀濒危动物药材代用品研究的重大突破和成功范例,不仅解决了天然麝香长期供应不足的历史性难题,也为其它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的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对中药现代化和中医药行业的科技进步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其他媒体报道: